市卫生计生委与中山大学举行联合培养全科医生骨干项目第一期学员结业典礼暨新学员开学典礼

2016-10-21

  市卫生计生委与中山大学联合培养全科医生骨干项目2013级(第一期)学员结业典礼暨2016级新学员开学典礼顺利举行,共有广州地区社区卫生机构选送的38名学员,新招聘的29名学员和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以及有关规培医院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典礼。


  这是广州市卫生计生委和中山大学市校战略合作的一个项目,通过采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班相结合的形式,旨在为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骨干,解决当前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全科医生和在岗医生队伍素质不能满足居民医疗卫生需求的问题。该项目从2013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从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拔一批在岗临床医生骨干委托中山大学进行为期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争取为我市近200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一间机构培养1-2名合格的全科医生骨干。通过相关考试,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员,将获得国家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班结业证书和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


  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社区首诊、双向转诊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2011年-2012年国务院、广东省和广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有关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初步建立起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中山大学是全国重点名校,大力支持我市全科医生培养工作,为保证培养效果,提高培养质量,经过精心规划,为广州市联合培养全科医生骨干项目制定了专门的培养和管理方案。同时在日常的临床教学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中山大学在附属的三间高水平的大医院安排50个左右的名额为广州市培养全科医生。


  截止2015年12月,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范围登记为全科医学的临床医生仅3019名,除少数经3年规范化培养途径培养的全科医生外,大多数全科医生由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医生经短期岗位培训或转岗培训后,变更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翻牌成为全科医生,服务能力明显满足不了市民的健康需求和社区首诊的要求。


  通过全科医生骨干规范化培训项目的实施,将使目前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居民需求的局面得到改变,中山大学通过全科医生骨干规范化培训项目将为广州市培养一批合格的全科医生,他们结业后将成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骨干、全科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和全科医生的培训师资,这将为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奠定基础,并将进一步推进我市全科医生的使用管理、执业方式改革和激励机制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委科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