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暗藏的杀手”痛风
什么是痛风?
所谓痛风,主要是因为尿酸过高,导致尿酸在关节部位结晶,从而引发的关节疼痛。
在临床上的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反复持续发作的急性关节炎,严重者还会出现痛风石的沉积。
痛风急性发作时,常在深夜出现,首次发作以第一跖趾关节(大脚趾与脚掌连接的关节)最常见。
痛风的认识误区有哪些?
误区1:痛风是“老头病”
痛风患者并不全是老年男性,年轻人、绝经后妇女也患痛风。生育期女性很少患原发性痛风,但是,继发性痛风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女性一样患病。
误区2:痛风发作时血尿酸一定会高
据统计,痛风在急性关节炎发作时,约有30%的人血尿酸值是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只要继续追踪检查尿酸值则发现大多会高起来。反过来,血中尿酸过高的人,有关节疼痛也不一定就是痛风,应请医师诊治,以免误诊及治疗。此外尿酸在体内是一种动态平衡,每天尿酸值可能不同,应多测量几次,以判定是否真正尿酸过高。
误区3:痛风发作缓解后就是治愈了
痛风性关节炎有一个特征,就是可以反复发作,目前的医疗技术还不能完全治愈痛风,必须长期将血尿酸控制在正常范围,避免危险因素,防止痛风复发。
误区4:痛风发作时积极治疗,无发作时停药,怕药物副作用
痛风发作由于疼痛剧烈,活动困难,影响生活,人们往往会积极治疗,而不少人罹患的高尿酸血症可能没有什么症状,所以不容易引起人们重视,往往被认为无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