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这几个误区需警惕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四位。骨质疏松患者容易骨折,给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所以正确认识、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有限。
这几个误区需警惕
1.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补钙就行了?错!
骨质疏松不仅仅是缺钙,骨质疏松的原因或诱因很多。如体重过低,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过度饮咖啡和碳酸饮料,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等,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老年人女性50岁以上、男性60岁以上,等等。
2.没有受过外伤,就不会发生骨折?错!
患有骨质疏松的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轻微动作常常不被感知(也即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但可以引起骨折:咳嗽、打喷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等等。常见的骨折部位:脊椎骨、肋骨、桡骨、股骨上端,这些轻微的骨折可以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应注意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3.血钙正常,就是不缺钙,就没有患骨质疏松?错!
血钙正常不等于骨骼中的钙正常。血液中的钙含量通过多种激素的调节使其维持在狭小的正常范围内,这些激素是: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当钙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导致机体缺钙时,骨骼这一巨大的钙储备库中的钙将释放到血液中,以使血钙维持于正常范围内,此时骨中的钙发生流失;当膳食中钙摄入增加时,则通过成骨细胞重新形成骨质而重建钙的储备,上述平衡如被打破即可引发骨质疏松。需要强调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即使发生严重的骨折,其血钙水平仍然是正常的,因此补钙不能简单地只根据血钙水平而定。
4.骨质疏松症只需在家静养,多躺多坐便能预防骨折?错!
防治骨质疏松,适量的运动非常重要。户外阳光下活动,还能增强维生素D的合成和吸收,有助于钙在体内的利用。有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人,建议在坚持正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周至少维持3~4次的运动,每次半小时以上的运动量。
5.骨质疏松是自然衰老造成的,无需治疗?错!
骨质疏松需要治疗,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补钙等方式治疗,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