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就一定是心脏病吗?

2022-08-11

  心慌就一定是心脏病吗?


  一说到心慌、胸闷、心悸气短这些字眼,很多人第一时间就在想,是不是得心脏病了?


  其实,这种反应可以说对,但不全太对,胸闷气短确实是心脏病的症状,但出现这种症状并不一定是心脏病。心慌也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引起:


  心律失常


  窦房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心脏跳动,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即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当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激动传导不正常时,就会引起心脏跳动变得过快、过慢或过早搏动,即心律失常,从而出现心慌的现象。


  药物性


  服用麻黄碱或肾上腺素等药物后,心脏搏动增强而使患者感到心慌。


  病理性


  心室肥大、贫血、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引起心输出量增加的疾病均可使心脏搏动增强而引起心慌。


  生理性


  正常人在体位改变、体位活动、食物消化、情绪焦虑或激动、饮酒、饮浓茶或咖啡、吸烟、妊娠等,都可加快心率,使人感到心慌。


  心血管疾病


  心肌炎、心肌梗死、低血压,以及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都可引起心率加快,使患者感到心慌。


  可通过以下方式干预心慌症状:


  1、减少诱发因素


  例如抽烟、喝酒、熬夜、情绪激动、心情焦虑、过度劳累、暴饮暴食、消化不良等。


  2、定期体检


  容易出现心慌的患者,要定期做这些检查项目: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血生化、冠脉CT。另外,抗心律失常药会影响电解质,因此服抗心律失常药的患者还要定期检查电解质。


  3、改变不良的生活作息


  拒绝深夜晚睡、熬夜等不良作息时间,同时每天要睡满8个小时,减少赖床的现象。


  4、保持有氧运动


  例如慢跑、散步、太极、排球等,每天早上适当锻炼,可提高氧耐量,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