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我们应该怎么对待?

2020-08-18
ES

  体检报告,我们应该怎么对待?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体检作为一种预防性的健康投资,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重视。但说起体检的具体问题,比如上哪儿体检,检查什么,如何正确看待体检结果,很多人却是一片茫然。

2.png


  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可能在无症状的情况下,通过常规体检及普查早期发现。对于体检很多人存在认知误区,即只关注肿瘤标志物,而这些往往是视乎家族史、高危因素来按需进行的检测,可以说是更进一步的个性化体检范围。目前常规体检将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EB病毒抗体列入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必做项目,分别针对性筛查早期肝癌、消化道肿瘤、鼻咽癌,已经证实确实有效。


  个别指标超标?


  每年体检报告一出,不少人就对着体检报告上的“+”号和“-”号研究半天。有些人“血红蛋白”低了,可医生却说没事,有人出现了“窦性心律不齐”,医生也建议不用处理。体检报告究竟该怎么看?对于体检者来说,最应该关注的是体检报告里给出的总结,也就是疾病提示及建议,检测的单一指标高低不足以判症,化验检查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项目,甚至多次定期复查和动态观察,才能明确诊断。


  谷丙转氨酶数值超出正常参考范围,不一定就是患了肝炎,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谷丙转氨酶的升高是肝细胞受到损害的一种表现。一般以超过正常范围上限的2倍、持续异常半个月以上,作为肝功能受损的诊断标准之一。”但是,谷丙转氨酶并不是特异性指标,因为造成肝细胞损害的原因,最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还可能是药物引起,或是连续熬夜导致的过度疲劳,脂肪肝、骨骼肌肉疾病、心肌病、感冒发热等均可导致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升高。此外,大量酗酒甚至过度体育运动如跑马拉松等,也可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


  建议保留历年体检报告


  有一部分人,以往的体检中已经查出了一些疾病,建议保留历年的体检报告,拿出来“连连看”,看看疾病是否进一步发展了。比如早年检出肝血管瘤,看看近年来的数值,肿瘤是不是变大了,变大速度是不是加快了。如果是,及早到医院处理。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如果每年的指标都不断升高,也一定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