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突然身体抖一下?或许信号在提示你
你或许试过,在你睡得迷迷糊糊地时候,突然身体像触电般抖了一下,感觉身体忽然往下坠,强烈的失重感让你的脚不自觉地踹了一下,自己也瞬间被惊醒。
在网上有一个说法,因为你的神经系统发现你陷入睡眠,很久没有活动,所以它需要动一动,想看看你死了没有。这的是这样吗?这难道是传说中“猝死”的信号?
一、为何睡觉身体会抖?
实际上,这并不是“猝死”的信号,而是“肌抽跃”其中一种状态,也叫“临睡肌抽跃症”。
“肌抽跃”是一种肌肉不自主地急速抽动,类似触电一样的动作。
而在睡觉过程发生的肌抽跃,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叫“临睡肌抽跃症”,它是一种无意识的肌肉抽搐,有时伴有跌落或踏空的感觉,会使人惊醒,通常在入睡不久后发生。另一种是睡着时的“肌肉颤搐”,常发生在婴儿身上,一般不会导致惊醒,还有保护睡眠的作用。
二、频繁出现抖动正常吗?
除了脑部病变,生理性肌抽跃是正常的。有研究表明,临睡肌抽跃与身体健康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其频率高低却能够反映身体状态。
在整晚的睡眠中,如果出现3~5次明显抖动或者抽搐,这可能是大脑对你的身体状况发出的预警“信号”。
1、压力大或劳累
繁重的学业,或熬夜加班赶进度,这种超负荷的状态容易让我们感到身心俱惫,即便休息后也难以完全放松。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使得临睡肌抽跃出现的频率变高。
2、睡眠质量差
每天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不好也会加重临睡肌抽跃症。
3、缺钙
缺钙会导致肌肉和神经的兴奋性亢进,引起痉挛抽搐。
三、如何改善?
1、学会放松
压力大不仅会引起睡眠肌抽跃,还会导致神经紧绷、免疫力下降,所以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压力。
2、补钙
不同年龄段都要及时补钙,特别是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及老人。可以多吃一些含钙的食物,如虾米、虾皮、乳制品、绿色蔬菜、海带、芝麻酱、骨汤等。
3、提高睡眠质量
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状态,来提升睡眠驱动的能力。日本学者研究发现,睡前洗澡不仅可以提高入睡效率,还能让我们睡得更香。当淋浴完毕后体温会逐渐下降,令人感到疲倦,更容易入睡。
相关阅读